一万两的现银。
在宋朝时期是六百多斤的重量。
如果换算成现代社会的重量单位,则是八百多斤。
有点糊涂。
但是宋朝时期的一万两白银换算成现代社会的单位来计算,确实是八百多斤。
因为宋朝的一两并不是现代社会里认知中的一两等于五十克,宋朝的一两银子,达不到五十克,最多四十克出头,加上古代的进制制度是十六进制,才会让人产生逻辑上的思维误区,认为宋朝时期的一万两白银换算成斤应该是一千斤。
一开始,李子安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在古代的十六进制下,也是需要十六两才能作为一斤的,所以一万两白银在宋朝就是六百多斤。
等李子安理解过来,明白自己这是进入了所谓的思维误区了,也就释然了。
不然的话。
李子安还以为是当铺的东家有意要吞他的白银,少给了他银子,想逼他动粗,来个劫富济贫,劫当铺东家的富,济他这个贫。
还好最后想明白了。
差点发生血案。
不过。
六百多斤的白银。
还是现银。
李子安从无量山一路到姑苏城所骑的马,可不是什么神驹宝马,就是一匹不过几两银子用来赶路的普通驽马,根本驮不起六百多斤的重量,把六百多斤的白银放在马背上,怕是能把整个马压死,他又不可能当着当铺东家和掌柜直接将一万两白银收进私人空间里。
总不能为了保守秘密,图方便,把当铺的东家和掌柜杀了。
人家当铺东家和掌柜跟他又没仇。
犯不着。
至于杨家堡那次为什么当着账房管事直接用私人空间装东西。
那是为了威慑一下那个账房管事,让账房管事等他离开后,没事少多嘴,不要泄露他的一些体貌特征,哪怕他是在账房管事面前是蒙面的,那也难保账房管事会不会能够依据他的体貌特征画出画像来。
所以哪怕个账房管事很识趣,也很配合,他也需要吓唬一下那个账房管事,上个双保险。
这次卖琉璃珠子则不同,两人之间是正常的买卖关系,钱货两清就好了。
没必要这么多虑。
还好的是。
在李子安不知道怎么将一万两白银从当铺带走之际,得到琉璃宝珠的当铺东家许是看出来了他的困难,很是贴心的准备了一辆用来拉银子的马车,
李子安赶着马车,拉着装着一万两白银的箱子离开了当铺。
当铺门前。
当铺掌柜的看着李子安赶着马车走远,看向身边的东家。
“东家,贵客走了。”
“嗯。”
“那我们要不要叫人跟着一下”
“怎么”
东家疑惑的看向当铺掌柜。
当铺掌柜犹豫再三道:“东家,这贵客可是带着一万两现银走的,这万一路上有个什么闪失可怎么办,这财帛动人心,世道又不太平,我们要是不派人跟着一下,万一贵客。”
“行了。”
“老马,你真以为一个可以随意拿着这么一件稀释罕见的琉璃宝珠来当铺当银子的人,背后没有其他人吗。”
“就算没有,能拿的出这么一件稀释珍宝的人,也不是我们这些商贾能够打主意的,看看刚才人家给这琉璃珠的动作,随意满不在乎的样子,仿佛这珠子在人家眼里就是个玩意儿,感觉连玩意儿都算不上。”
东家打断了当铺掌柜接下来的话,捧起手中那个装着琉璃宝珠的钱袋。
“这种人,不是咱们当铺惹得起的。”
当铺掌柜擦汗哈腰道:“东家教训是。”
“行了,银子没了可以再赚,命没了,就不一定了,再说,这琉璃珠咱们不是得到了吗,花点银子,算什么,东家我最不缺的就是银子,缺的就是手里这个能派上用场的宝贝。”
说完,当铺东家转身走进当铺内,打算回后院再仔细欣赏一下手上的琉璃宝珠,刚才李子安一直在,弄得他都没有时间欣赏这刚到手的琉璃宝珠。
说不得,再不欣赏,明天这琉璃宝珠就不是他的了,就要被送进京城了。
却说。
李子安赶着装着银子的马车离开了当铺,并没有离开姑苏城,而是在离开当铺的视角后,找了一个稍微隐蔽的地方,就把马车扔下了。
然后,牵着两匹马,换了个方向继续在姑苏城里游玩了起来。
他打算找个地方把手中的两匹马处理一匹。
不然牵着两匹马,太耽误游玩了。
至于银子,早已经被他装进了私人空间里。
此时的马车上,只有一个空荡荡的用来装银子的箱子,还一个没有马的木板车。
还别说。
这身上有银子了。
李子安逛起姑苏城来,就觉得整个姑苏城分外顺眼,尤其是那些在姑苏城内河道上慢慢从他眼前游过的一艘艘花船。
看着花船上纱幔内弹琴的姑娘。
好似在向他招手。
耳边温语。
“刘兄,没想到今天能看到你出来闲逛,你家老爷子不是要对你严加看管到明年你进京考试为止吗,今天难得刘老爷子愿意放你出门了。”
“唉,宋兄,别提了,今天要不是为了看花魁大赛,我也不至于为了躲开我家老爷子翻墙跑出来。”
“原来刘兄是偷跑出来的,不过也是,姑苏城的花魁大赛,四年可只有这一次,要是错过了,可就可惜了。”
“不然,我能拼着被我家老爷子打断腿的风险,来看这花魁大赛,也不知道今年的花魁会是哪家的姑娘摘得头筹。”
“嘿嘿,刘兄想看”
“自然是,不然我跑出来干什么,宋兄可有进花魁大赛的办法,听说今年花魁大赛还是在万春楼举办,光进门就要十两银子。”
“不才,我提前订好了一个包厢,刘兄要不要去”
“宋兄好魄力,这万春楼现在的包厢可是要一百两银子,今天我偷了家里二十两银子,准备进去看看场面的,没想到宋兄竟然有包厢,走走,快带我去,有包厢,谁还站在这河岸看啊。”
李子安回过神来,看向那两个远去的跑龙套的书生,隐约还能听到两个龙套书生的对话。
“宋兄,你这包厢是怎么来的。”
“不才,昨天坑了一下家里的老头子,让我娘知道了我家老头今天要来万春楼寻欢作乐,此时我娘正在家里寻死觅活,我便借机。”
“宋兄,你这办法好啊,早知道我也这么办了,何至于翻墙头。”
“就是,咱们两家的老头子,反正已经这么大岁数了,都操劳不动了,还不如让给咱们替父担忧来的实在。”
李子安听到这两个龙套书生的对话,没想到,这两个还是个坑爹的货。
不过,想想也对。
都是要进京考试的了。
竟然还有心思跑出来逛花楼,可见平日里有多浪荡。
随后。
李子安摇着手里刚才逛街时买的纸扇,牵着马,跟上了那两个龙套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