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晴吃晚饭的时候,叶子书询问了关于医学书籍审核的事情,马上就要到开学季,如果教材审核还不通过,就有点来不及了。
大一的课程内容,比较基础,在里面虽然也添加了不少自己的东西,但是还不算特别多,算是中规中矩。
按理说审核应该比较快,加上详细的论文支持,对于国内专家学者而言,应该不算是难事,不存在太大的疑惑。
“其实大一的课程内容已经审核完毕了,已经递交给了教育部那边过审,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通过。
只是你这次提交的书籍内容太多了,想要一时半会儿审核完毕很难,越到后面越需要花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特别是你提供的那些论文,理解了里面的原理还不行,还需要做实验来验证你所说的是否正确,花费的时间更多。”裴晴说道。
这个说法他还算接受,只是他认为有些确实是可以使用实验手段来验证,但有些却不那么容易通过实验来验证。
例如他提供的针灸理论,穴位是真实存在的,中医几千年来都证实了这一点,但是通过解剖学,却很难发现。
因为人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死亡,是无法寻找到生前的状态,通过解剖也无法验证。
更何况叶子书提供的理论,并不是所有的论文都给出详细的数据,而是阐述了他对于整个系统的理解,例如人体内的经络系统。
并为此提供了大量可操作性的技术参考,来验证他这套理论存在的价值,但是按照现有的科学定义,表象和理论对应,并不意味着理论就是正确的。
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呼应的,那么抛开这些表象,理论还能否衍生出其他的技术,就是一个漫长的验证过程。
其他还有很多,整个体系想要完全验证清楚,别说是一两年了,估计需要花费数十年之功,都不一定能够证明他这套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是因为确实不好解释得太清楚,因为他知道在虚拟实验室里面轻而易举能验证的东西,在现实世界很难验证。
有些却是他不愿意解释得太清楚,能不能明白就全看个人悟性,最典型的就是他那本系统性医学。
虽然和古代的医书相比,要清晰明了很多,解释的也是自成体系,但是真要看明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了,他们对我撰写的系统性医学有什么看法”叶子书问道。
听到他说起这个,裴晴顿时就来了兴趣,他的其他书籍其实争议性并不大,因为太符合现在的科学框架,只需要按步骤验证就可以。
但是系统性医学这本书,全程没有任何论文支撑,也没有任何数据解释,里面充斥的全是字是看明白了,但是却又好像不明白。
裴晴这段时间利用闲暇时间看了这本书,她觉得里面说的东西好有道理,但是闭上眼睛后梳理,又发现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她还想要找个时间和他探讨这本书的内容,奈何他除了吃饭的时间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碌,根本就没机会讨论这里面的内容。
现在他提到这个,裴晴自然不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开口说道:“对待这本书,专家组内部的分歧很大,有人对里面的内容赞赏有加,也有人对里面的内容不置可否。
赞赏的人大部分是来自传统中医学者,他们认为你这本书是对我国传统医术的系统性总结,具有极高的价值。
而不置可否者都是从事西医方面的学者,他们认为你这套理论貌似自圆其说,但是却没有任何可以验证的数据支持,要慎重对待,不可误人子弟。”
听到裴晴这么说,叶子书好奇地问道:“就没有人强烈反对”
不置可否已经是很中性的词了,意思是搞不明白内容是否是真实,暂时不好作为科学范畴来对待,只能选择搁置,不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也就是说,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这就有意思了,说明里面的内容从逻辑自洽的角度来说,是有道理的,但是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说,又不具备可操作性。
“这倒没有,因为这本书里面说的内容确实有一定道理,起到了提纲挈领性作用,在逻辑自洽上没有任何毛病。
更何况你前面还有那么多的著作在,说明你肯定不会无的放矢,他们也不敢说你什么都不懂,就算不认可,他们也不敢随便说是错误的。
因为一旦说是错误的,就要找出错误的论据出来,不能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就否认你的这套理论。
不过他们也认为你这本书不适合放到高校课程表里面作为教材使用,只能作为课外参考来使用。”裴晴说道。
对此他倒是没有多么伤心,当初选择写这本书的时候,就考虑过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忍不住写了。
他之所以写出来,并不是要多少人认可,不管有没有认可,这本书都是客观存在的,不相信就不是有缘人,相信且坚定不移者,那就是有缘人。
“这个我倒是无所谓,但是我还是希望你在太极集团内部,要将这本书人手发一份,没事多看看,特别是太极医疗机构从业者,多看没坏处。”叶子书淡定地说道。
这本书只有20万字,却耗费他一个月的时间才写成,里面每个字都花费了他巨大的精力,不是随便看一两遍就能完全理解。
所以这本书需要常看才能常新,只有坚定认为其是正确的,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这本书的场景里面,才能有更多的体会。
“其实我想问一下,你的其他著作写的都很明了,都很详细,理解起来并不费劲,可为什么写这本书的时候,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裴晴问道。
“有些东西不用写得太明白,因为越是清楚明白,越是缺乏想象空间,他们学习的只不过是我的个人理解而已。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尽量摒弃我个人的理解,将其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虽然难以理解,但是每个人都会从中有不一样的收获。”叶子书笑着说道。
20万字的书籍,以他写书的速度,一天的时间就够了,而他足足写了一个月,可见他是多么用心,几乎是字斟句酌的结果。
“不仅如此吧”裴晴笑着问道。
要不还是裴晴了解他,听到裴晴这么说,他嘿嘿笑了笑,说道:“还能怎样”
看到他贱贱的表情,裴晴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说道:“你这人做事总喜欢留一手,我觉得你还是过于谨慎了。”
对此叶子书是不认可的,只见他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世界既是开放的,也是封闭的,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征伐和剥削。
除非是世界出现大一统,没有那么多的偏见和傲慢,也没有那么多的剥削和奴役,我才不会有这样的顾虑。
其实我也挺矛盾的,人类这种生物越是掌握着先进的科技,越是会产生自我毁灭的倾向,当然,这也可能是智慧生命共同的宿命。”
裴晴听了他的话,却是沉默了下来,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叶子书也没有说话,埋头继续吃饭。
过了良久,裴晴恍然大悟地说道:“怪不得你写的这些书籍,都是治病救人的内容,却没有任何有关危害性很大的内容。”
别觉得医学书籍都必须是治病救人的方法,其实也可以有很多破坏性的内容,最典型的就是对病毒学的研究。
在撰写病毒学的时候,叶子书并没有过多的阐述病毒本身,有关内容都是现今社会已经存在的理论,大部分内容都是放在如何防止病毒的扩散以及如何治疗上面。
就是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将病毒阐述得过于明白,带来的不一定就是好结果,总有人喜欢使用这种技术作为武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也是他说出上面那番话的原因,他必须要考虑自己的成果会不会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哪怕他知道这么做可能徒劳无功,但是能拖延就拖延一时。
不管别人说他谨慎过头,或者是迂腐,他都无所谓,他始终认为,人类一旦掌握了和自身实力不匹配的能力,都是危险的。
这里面包括财富、权势、技术等等,一旦和自身实力不匹配,就很容易膨胀,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其中财富和权势,他认为带来的危害都还可以接受,但是过于先进的技术被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就像几十年前一样,科学家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千辛万苦研究出来的理论,被各国争相研究的结果竟然是造原子弹。
作为科学家,他希望自己的成果被用在正途,但是他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他宁愿这个世界发展慢一点,也不愿意公开过于超前的技术或理论。
凡是他手里拿出来的跨时代技术,他都会留一手,这已经形成了他的习惯,就连人工智能这种看似没多少危害的技术,他都是如此。
对于裴晴的说法,他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笑着说道:“你以为我是神什么都会”
“你在我心中就是神,不是神也是神之子”裴晴一副崇拜的表情说道。
对于她这番话,叶子书一个白眼抛了过来,然后说道:“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过是滚滚红尘中的过客一枚,别把自己太当一回事,这就陷入自我崇拜的陷阱当中了。”
说完这话,叶子书没有让裴晴说话,而是打算结束这个话题,于是继续说道:“别说这些有的没的,赶紧吃饭吧”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