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其实是知道上头的态度的
文化软实力已经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而且电影是对外文化输出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国家是越来越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总局肯定不希望院线和发行的矛盾破坏目前中国电影发展大好的局面,必然对双方进行安抚。
站在国家角度,肯定要挺一波院线百万漕工呢
那制片方呢
闹事的明显以民营制作方为首
不好意思,上头对民营制作方不是很重视
否则,二流报纸也不会说与其盯着彼此的分账比,不如思考如何用更好的电影赢回观众。这句话实际上已经把矛头指向了制片方
形势就这么个形势,那就现实点。
沈长林也是这么个想法
而且咱们说实话,中国电影市场本身已经相当优质,这所谓优质,其实对于观众来说并不是单纯的好事,指的是中国电影的平均价格相对是很昂贵的,几乎与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的绝对价格相等,远远超过了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票价。
意味着从每名观众身上得到的利润也要大的多,对于回收投资,特别是大制作必需的高成本特效来说,是相当有利的。
这个市场,还受到了一大堆的保护措施,用曾以严格保护国家电影业而闻名的韩国来比较,它的保护制度原是要求影厅每年必须放映146天的国产电影,2006年不顾韩国电影人的反对,这一限制被削减到每年73天,其它就没有了。
我们的市场,哪天没有国产电影上映
沈长林继续忙着魔盗团后期
偶尔关注一下分账之争,对了,他找来了编剧钟伟根据彭高峰事件,写一部亲爱的小孩
原时空,剧本张冀老师编剧的
很现实,从人性角度,没有人是绝对的恶人,相反也没有人是绝对的善良
但沈长林不会用原版的剧本原版剧本优点是跳出了单纯批判、谴责拐卖的套路,描写拐卖对收养家庭造成的伤害,是突破。
剧本设计感很足,细节扎实,前后照应,几无闲笔,像田鹏吃桃子过敏这句,随意写来,笔力万钧,难能可贵的地方是注意到了鲁晓娟失子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愤怒、自责、麻木。
但后半段不行,仓促、紊乱,不如前半段完整。出现问题的原因,总体可归结为拆东墙补西墙,情节间的内在逻辑性不强。
本该围绕田鹏展开的剧本,到尾部突然变成田鹏和李红霞的小女儿吉芳,焦点模糊,断裂感不可避免。
你说原型就有两个孩子
那原型也没有上床啊,你能虚构上床,为什么不删掉一个孩子
任何讲述打拐题材的作品,讲丢失儿童的父母是对的,讲寻找拐卖儿童的艰辛是对的,讲亲情是对的,讲他人的帮助是对的。
但是,落脚点能不能不要落到“我拐卖儿童我也有苦衷啊,我对拐卖过来的不知情啊,我很疼爱他们啊”,不管经过怎样的矫饰和托词,这个基本的出发点是洗白不了的。
这不就是大山的女人高配版吗
沈长林决定把重点放在了寻子联盟上面
又不是只有彭高峰一个人丢了孩子
他对这类型没有什么兴趣执导,干脆找来钟伟,给了主题寻子联盟,让他负责写剧本
大群戏
导演嘛,暂定文木野
这个项目第一时间备案了陈可欣也很鸡贼的
失孤导演彭三原接受采访时说过:“因为我是第一次做导演,华宜多少有点不放心,在最早筹备失孤的时候,黄总就跟我商量能不能请一位监制,于是我提出了两个人选,一是陈果富,毕竟他是金牌监制,如果他不行,第二人选是陈可欣;
但当时陈果富已经离开华宜,然后黄总就把剧本项目策划寄给了陈可欣导演,在这之后,陈导表示说不能来。可我没想到的是,最后他和我们出现了“题材撞车”,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而且从立项到筹备,所有这些工作我们都要比亲爱的早,拍摄也是我们在前。”
你说这是失孤的恶意炒作
呵呵,彭三原从2002年就开始调查打拐的事了
11月下旬,分账之争愈演愈烈,然后少年派异军突起了
首日1100万,首周才刚刚过亿,工作日居然拿下2300万的票房
口碑效应很明显。
不过,少年派也确实值得一夸
画面唯美,震撼,3d 效果融合如了情节发展和剪辑。情节终于原著,因为故事真的没什么好改的了
你会感觉到3d是一部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变换的画幅比例、层层交替的剪辑,一切都是为了故事本身。
嗯,李胺还没有化身技术狂魔。
真的,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完少年派,出来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不过,沈长林没空吹这部电影,他忙着做后期
赵姗找到他:“欢乐喜剧人那边邀请你去一趟”
“我我去干嘛”
“倒数第二期了,想让你去聊聊喜剧”
“那喊上徐争一起吧”
“行”
喊上徐争,当然是为了宣传泰囧
赵姗点头,然后道:“你不好奇欢乐喜剧人的情况吗”
“大姐,我每天都有刷微博的,浏览新闻的”
欢乐喜剧人什么情况,他会不知道
虽然没能成为爆款,但在中国好声音之后,成功统治周五档
开心麻花也开始统治这个节目
乔衫修睿也开始出头了
不过这节目已经变成了开心麻花、德芸社、东北喜剧团队三个团队之间的竞争。
十二期节目的高密度创作不可能每次都是精品,但一定会有一两个经典的节目被我们记住,这就够了。
“好多剧组想上咱们节目宣传”
“有搞喜剧的吗”
“华宜安排裤子也去”
“华宜1942跟我们一期”
“嗯”
“啧啧”
说明欢乐喜剧人确实火了
否则,华宜不可能安排1942宣传
畅谈对喜剧的理解
挺好的,新老前辈正面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