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淮河北芦农场。
数以百计的妇女,背着一个竹笼,在艳阳高照的秋日下,采摘着棉花。
额头上的汗水,没有掩盖脸上的笑容,那笑容对生活的期盼和憧憬,一边采摘棉花,一边笑谈着家长里短。
北芦农场是一个专门种植棉花的官营农场,占地面积为5万亩,种植的棉花是中棉。
实际上,在西汉时期,棉花就传入了东亚地区,但并不是从西域过来的,而是从天竺,经过中南半岛的陆地,或者南洋的海商,进入岭南的。
人革联控制了岭南之后,就在当地发现了不在少数的棉花。
当然,中棉只是天竺棉的变种之一,这种棉花有好有坏,好处就是对于亚洲的气候适应性比较好,不好的地方,就是它的纤维比较短和粗。
只是此时中美洲的海岛棉出人命、南美洲的陆地棉细绒棉,还没有办法获得。
中棉用来纺织粗布还是可以的。
中原虽然有丝绸,问题是生产成本太高,不适合平民百姓,特别是保暖需要非常大的北方地区,百姓只能穿多一些麻布制造的衣服,然后靠房子和烤火过冬。
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地区经常出现室内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之一。
没有足够的保暖设施和科学知识,为了不被冻死,只能冒险在室内烧炭。
徐州作为被人革联控制了两年多的地区,这里有非常多官营农场,占据着两百万亩土地。
这些官营农场,以种植棉花、大豆、占城稻为主,另外还有淮河牧场、高邮养殖场。
为了调节运河水系,高邮地区本来还没有出现的高邮湖,被提前改造出来,而且水域面积扩大了很多。
这里的养殖场,以养鸭为主,一共养殖了一百多万只鸭子,这些鸭子分为种鸭、蛋鸭、肉鸭。
每年可以生产鸭蛋20003000万颗,肉鸭5080万只,同时还有鸭绒。
东海海产公司每年生产上千吨鱼饲料,各个农场生产的米糠、豆渣,也大量供应给养殖场。
没有这种庞大产业链,要养殖一百多万只鸭子,简直是痴心妄想。
而高邮咸鸭蛋、高邮羽绒服、高邮腊鸭和烤鸭,已经成为这個小县城的代名词了。
作为物产匮乏的古代,普通百姓要吃一颗咸鸭蛋,那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摘了一天棉花的陆春花,拿到了这个月的工钱,一共是4672晶币。
为了减少晶币的铸造量,人革联的总银行推出了大额度的晶币,分别是10元、100元两种。
其实晶币就是一种信用货币,而且防伪效果非常好,至今为止没有被仿制过。
虽然隋唐时期有玻璃制造技术,但是没有办法制造纯净透明的玻璃,而且随着人革联对于各地的控制力逐步提升,想私底下开窑炼制玻璃,黑衣卫估计第二天就要上门了。
毕竟炼制的原材料,都在严密监控之中。
而且总银行和财政部,会对每一个人都进行财务存档,很多人的收入都是公开透明的,突然拿出一大笔仿造的晶币,很容易被黑衣卫和税务部盯上。
很多和陆春花一样的农场员工,并不是直接发钱的,而是发工资条,然后拿着存折去银行对账。
这是所有的官营工厂、农场、供销社都统一采用的方案,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有人从中克扣。
至于这工资条上动手脚,一旦被发现,后果就是去婆罗洲开荒,或者直接死刑。
郑森等人又不需要照顾七大姑八大姨,很多人也没有贪腐的必要,因为这些钱拿了之后,根本花不出去。
人革联内部的运行机制,是非常精确的,各地有多少人口、多少粮食、多少需求、多少土地,在郑森等人眼中根本不存在不清不楚的地方。
比如北芦农场,采用原始的中棉品种,不使用化肥的情况下,根据土地的情况,亩产大概在4060公斤籽棉。
使用化肥之后,可以达到20公斤。
5万亩使用了化肥的棉田,应该收获400600万公斤籽棉。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那肯定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郑森等人可是有量子计算辅助的,再复杂数据在他们面前,也会被分析得清清楚楚。
想在他们眼皮底下中饱私囊,怕不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
拿到工资条后,陆春花又拿着铅笔,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她在扫盲运动中,学习过简单的汉字和数学,每天工作之后,就将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
虽然错别字一大堆,但在记录数字上,她非常的认真,因为这关系到她的收入。
摘棉花的工作,是按照基础数量额外数量计算工资的。
她仔仔细细的核对了这个月的工作情况,确认没有被会计算错了,她才去休息。
从颖川逃难到徐州,她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也初步适应在这里的生活,由于是孤身一人,她被安排在农场工作。
很多被安排在农场的人,都是那些失去亲人的流民,不少人在这里重组了家庭。
才二十五的陆春花,之前的男人被拉去当壮丁,听说死在了瓦岗军攻打历洛阳城时,二十五的年龄虽然在这个时代是一个老姑娘了,但娶不到媳妇的人,可不会嫌弃老姑娘。
只是陆春花有些苦恼,因为她之前结婚快十年,并没有生过孩子,这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那些希望传宗接代的人,自然对于陆春花心存疑虑。
倒是被安排过来管理农场的民兵队长章大狗,对此没有太在意,反而象小蜜蜂一样,整天围绕着陆春花献殷勤,俩人都是孤家寡人,自然没有七大姑大早。
请假一天的陆春花,和章大狗一起坐公交马车,前往最近的城市高邮。
同行的人,还有北芦农场的很多人,他们都是去拿工资,或者进城采购物资的。
农场的员工通常会委托进城的人,帮他们捎一些东西回来,这基本是惯例了。
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一辆辆运输棉花和棉籽的重型运输马车,这些马车正不断运输棉花、棉籽去高邮附近的加工厂。
今年北芦农场一共收获了537万公斤籽棉,分离出327万公斤的棉籽、204万公斤的皮棉。
这些东西可以提炼出59万公斤棉籽油已掌握去毒精炼技术,262支的棉布13万匹一匹30米长、15米宽,重15公斤。
而这样的棉花农场,在徐州有三个,在胶东州有两个,规模都是差不多的。
繁华的水泥道路上,是车水马龙的场景。
各地去县城的人非常多,人革联对于各地的管理,已经进一步完善,在各个县城内部流动,只要带好身份证,就不会有大问题。
两个小时后,陆春花和章大狗等人来到没有城墙的高邮。
一来到县城,俩人就发现县城又发生变化了,不仅仅出现了很多别墅型住宅,还有不少四五层高的钢筋混凝土“高楼大厦”。
现在各地的住宅区,都是走别墅路线的,最高不能超过三层。
而超过三层的建筑物,都是有特殊用途的,而且是加强结构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的标准,都是按照百年使用寿命来建设的,至于高层商品房之类,人革联并不需要,因为现在各地的人口密度并不高,没有必要建设危险性极高的高层商品房。
“高邮变化好大,要是我们可以搬到城里面住大房子,那该多好”陆春花有些羡慕的说道。
章大狗却摇摇头:“我们农场以后也会建住宅的,加上以后有蒸汽车,不用羡慕城里面。”
“真的吗”
章大狗非常坚定的说道:“我在陆军的时候,宣讲官跟我说的,以后城市和乡村是并行的,不存在区别对待的问题。”
“那个宣讲官不会在忽悠人吧”陆春花不相信的问道。
作为一个狂热的大同思想信仰者,章大狗言语中充斥着自信:
“不可能,宣讲官之前说的很多事情都实现了,我相信在郑总督的带领下,我们一定可以实现天下大同的。”
“如果真的可以实现天下大同,那就太好了。”陆春花虽然不理解这个男人眼神中的狂热和坚定,但是并不影响她一起憧憬未来。
俩人走在大街上,哪怕是秋风萧瑟,仍然不减闹市的繁华。
个体户开办的小餐馆、理发店、小吃店、修理铺、特产店,环绕着供销社和银行。
因为很多商户多知道,供销社和银行的客流量最多。
俩人去银行拿了5000晶币,便开始了大采购。
商业街上最热闹的地方,除了供销社和银行,就是新开张的照相馆,以及裁缝铺。
在商业街中,一排间店铺都是裁缝店,由于人革联不允许私人商业公司存在,个体户的人手被限制在10人以下,因此裁缝铺才遍地开花。
章大狗拉着陆春花,走进一家叫“王记”的裁缝店。
看着柜台上,五颜六色的棉布、粗糙灰色的麻布、柔顺光滑的绸布,陆春花眼睛都快移不开了。
“两位客人,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们店里面可以定制枕头、棉被、衣服。”一个半老徐娘的妇人笑嘻嘻地问道。
章大狗连忙说道:“如何定制”
“带料和不带料”妇人询问道。
“不带料。”
妇人介绍了价格:“棉布,大人衣服一套,连工料370元;麻布”
章大狗和陆春花商量了一下,要了两套加厚的棉衣,以及一张填充木棉的棉被。
之所以直接定制,主要是自己做要很多时间,而现在都入秋了,加上裁缝铺也挣不多,一套衣服就赚2030元。
在脚踏式缝纫机的帮助下,两套衣服迅速被加工出来。
不过章大狗俩人,并没有在店里干等,而是去供销社里面买东西。
供销社的商品变得更多了,甚至还有收音机、缝纫机和自行车,只是价格有些高。
章大狗也没有舍得买,他购买了一些冰糖、胡椒、葡萄酒和十几个肉罐头。
而陆春花则买了一盒子咸鸭蛋六颗,一袋子小麦粉,加上一大瓶便宜的鲸鱼油。
其实农场工作是包吃住的,需要他们自己开小灶的情况不多,一般就是放假和请假期间,或者请客吃饭的时候。
当然,他们也可以去食堂吃,只是非工作期间过去吃,需要给食堂付钱,相当于下馆子。
俩人手里面提中大包小包,又来到照相馆,照了合影和大头照。
其实现在新一代的身份证,都需要贴大头照了,可以有效减少冒充的可能性。
此时的人革联境内,是一个变化非常迅速的时代,很多东西随着基础材料和技术的完善,已经没有技术难度了。
比如各种电器和机械。
在流求基隆、广南鸿基、岭南郁林,此时已经铺设了电车轨道,因为这些城市周边有发电站。
而江南和华北各地,则开设了专门的空中客运航线,投入了两艘鲲鹏级飞艇,改造成为客运飞艇。
至于蒸汽运输船在各地应用,那更是越发的广泛起来。
很多潜伏在人革联境内的敌对势力间谍,甚至已经自暴自弃了,因为他们见识到太多了,内心会难以自控的动摇。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对于饱受战争的很多人而言,内心都会迷茫和动摇。
毕竟会过来当间谍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富贵人家出身的,一旦他们将自己代入人革联之中,内心不会动摇的人,只能是那些从小培养的死士。
因此很多间谍都被策反了,让黑衣卫可以通过这些人,发过来影响敌人的内部。
比如此时的李唐内部,还有高句丽。
很多人根本不想跟着李唐逃亡西域,这是人性的必然选择。
随着时间推移,人革联初步稳定了华北之后,便开始加大渗透,准备明年拿下关中和巴蜀,彻底结束中原的战乱。
而类似于章大狗这样的普通人,其实他们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大影响。文網
这主要是人革联庞大的物资供应能力,以及粮食储备。
截止新历4年的十月份,人革联各种物资的年产量再创新高。
生铁为16万吨、粗钢53万吨、特种钢16万吨、电解铝3万吨、锡3250吨、铅527吨、锰33吨
煤炭264万吨、水泥86万吨、玻璃63万吨
这些都是工业的硬实力,让敌人瑟瑟发抖的力量,也是让民众可以衣食无忧的保障。
工业和资源,才是迈向强大的基础。
今年生产的另一个大宗工业品,是和农业紧密相连的化肥。
通过探索吕宋群岛、南海诸岛,目前发现的鸟粪石矿产资源,储量达到了350400万吨左右。
加上蒸汽船和蒸汽挖掘机的投入使用,让鸟粪石开采规模扩大了很多,达到了年产12万吨的规模。
然后是人工合成的氮肥、钾肥、磷肥,也突破了千吨的规模。
这些化肥的投入,对于农业的增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很多化肥充足的农田,亩产有近一倍的增长。
吃下华北之后,那些难民并没有吃垮人革联,反而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让北方的基础设施迅速完善起来。
而这个情况,自然没有瞒住李唐、高句丽、突人。
就在这种势不可挡的大势下,北方边境的代郡附近,却出现了一些异动,引起了黑衣卫的关注。
很快这个情况的调查报告,就出现在白玉楼等人的手上。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