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定公薨1。世子谓然友曰2:“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3,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4。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5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6,粥之食7,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8,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9,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10,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11。歠粥12,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13,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14,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
1 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薨:侯王之死称“薨”。
2 然友:滕文公做太子时的师傅。
3 大故:大事。这里指父丧。
4 自尽:指主动地尽孝心。
5 “曾子曰”几句:见论语为政,本来是孔子对弟子樊迟说的话,这里引为曾子所说,大概曾子曾经以此教导弟子。
6 齐zi疏之服:粗布所制,缝了衣边的丧服。齐,缝衣边。疏,粗,指粗布。
7 zhn:同“”,稠粥。粥:稀粥。
公同姓的老臣。百官:指与滕文公不同姓的百官。
9 宗国:宗主国。滕国和鲁国的始封祖分别是叔绣、周公,都是文王之子,而周公为长,所以滕国称鲁国为宗国。
10 其:指自己。
11 冢宰:百官之长。
12 歠:饮。
13 尚:加。
14 庐:专供居丧时所住的房子,形制简陋。
译文
滕定公死了。太子对然友说:“从前,孟子曾在宋国和我交谈过,我心里始终没有忘记。现在不幸得很,父亲逝世了,我想请先生去问问孟子,然后才办丧事。”
然友到邹国,去问孟子。
孟子说:“不错呀。父亲的丧事是该主动尽孝的。曾子说:父母生前,按照礼来服事他们;死后,按照礼来埋葬他们,按照礼来祭祀他们,这样可以称得上孝了。诸侯的礼,我没学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听说过的。守孝三年,穿着粗布缝边的丧服,喝着粥,从天子到平民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一样的。”
然友回去复命,太子决定实行守孝三年的丧礼。父老百官都不愿意,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都没这么办,我国历代的君主也没这么办,到了您这里却违反规矩,不行的。况且志上说:丧礼、祭礼遵循祖宗的成例。”他们又说:“我们是有所根据的。”
太子对然友说:“我以前没做过学问,喜欢跑马舞剑。现在父老百官对我不满意,担心我不能办好丧事,先生再替我去问问孟子”然友又到邹国去问孟子。
孟子说:“是啊。但这是不能要求别人的。孔子说:君主死了,政务听命于冢宰。太子只得喝粥,面色深黑,就临孝子之位便哭,大小官吏没有人敢不悲哀,这是因为太子带了头。上面爱好什么,下面一定爱好得更厉害。尊贵者的德行,像风;卑微者的德行,像草。草上有风吹过,一定随之扑倒。这事全在太子怎么做。”
然友回去报告。太子说:“是。这事确实全在我怎么做。”
太子在丧庐住了五个月,没有发布任何政令。百官和族人都赞成,称道太子懂礼。到了举行葬礼的时候,四方宾客都来观礼,太子容色的凄惨,哭泣的悲哀,使吊丧的人大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