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共三十地记录了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言行。孔子对古代文化充满了敬仰和神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他对待古文化的原则。显然,这一传承原则与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一致的,正是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孔子整理编撰了春秋诗书礼乐易等重要文献,在化领域作出了辉煌的贡献。而他事实上对传统文化在理论和认识观念上的开拓创新,也载入了思想文化史册。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总结同样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举一反三”等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篇还记述了孔子对富贵的认识观念。孔子并不笼统地排斥富贵,关键是富贵的获得必须合于道义,否则,就像他所表示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思考既体现了一贯的道德原则,也并不偏颇。
71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
注释
1作:创始,创作。
2老彭:商朝贤大夫,名见大戴礼记。据传他好述古事。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典籍而不进行创作,相信且爱好古代文化,我私下把自己比作老彭。”
72子曰:“默而识之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
1识zhi:记住。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把所见所闻记在心中,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事对于我有什么困难的呢”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1徙:迁移。这里指迁而从义。
译文
孔子说:“品德不加培养,求学问不进行讲习,听到义不能相从,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是我忧虑的事。”
74子之燕居1,申申如也,夭夭如也2。
注释
1燕居:闲居。
2申申、夭夭:都是形容舒畅和乐的样子。
译文
孔子在家闲居时,是那样的舒畅,那样的和乐。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注释
1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鲁国始祖。
译文
孔子说:“我真是衰老得厉害了我很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
注释
1艺:指古代教育学生的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译文
孔子说:“志向在道上,据守在德上,依靠在仁上,游憩在艺上。”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1,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1束脩xiu:十条干肉。脩,脯,即干肉。十条脯为一束。这是古人入学拜师的薄礼。一说“束脩”指束带修饰之礼。今从前说。
译文
孔子说:“凡自己带着十条干肉来求见的,我从没有不予教诲的。”
7,不悱不发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则不复也。”
注释
1愤:心欲求通而未能做到的意思。
2悱fěi:口想说而不能说出来的样子。
3隅:指方形物体的角。反:类推。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力求明白而未能明白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又说不出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对他举出一个角,他不能推知另外三个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7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那一天哭泣过,就不再唱歌。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2,则谁与3”
子曰:“暴虎冯河4,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1舍:舍弃。
2三军:按周制,诸侯大国有中、上、下三军。这里指军队。
3与:陪从,偕同。
4暴虎:徒手与虎搏斗。冯pg河:不乘船而徒步过河。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如用我,我就做事,如不用我,我就藏身,只有我和你能够这样吧。”
子路说:“您若率领军队,那么与谁共事呢”
孔子说:“徒手斗虎,徒步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会与他共事。与我共事的一定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略而能成事的人。”
7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1,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1执鞭之士:古代执鞭有两种人,一是为高官开道的差役,一是市场的守门人。这里指贱职。
译文
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求得,虽是执鞭贱职,我也愿意做。如果不可求得,还是做我喜欢的事情。”
713子之所慎:齐1,战,疾。
注释
1齐:同“斋”。古人在祭祀或重要典礼前整洁身心,表示庄敬,称为“斋”或“斋戒”。
译文
孔子谨慎对待三件事:斋戒,战争,疾病。
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很长时间感觉不出肉的滋味,他说:“真没想到音乐之美会达到这样的境界。”
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1”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2”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释
1为:帮助。卫君:指卫出公蒯辄,卫灵公的孙子,太子蒯聩的儿子。蒯聩因得罪灵公的夫人南子而逃往晋国。灵公死,即立蒯辄为君。晋国把蒯聩送回卫,欲借此侵略卫,因而卫国拒绝蒯聩回国。
2伯夷、叔齐:前已有注。其父孤竹君死,两人为互让王位而出逃,这与卫国父子争君位的情况正成对照,故子贡借此事了解孔子对卫出公的态度。
译文
冉有说:“老师会帮助卫君吗”子贡说:“是啊,我去问问他。”
子贡走进孔子屋里,说:“伯夷、叔齐是怎么样的人呢”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子贡说:“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怨恨什么”
子贡出来后说:“老师是不会帮助卫君的。”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1,曲肱而枕之2,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1疏食:粗粝的饭食。
2肱gong:手臂。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着手臂当作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啊。如不合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如同浮云一样。”
7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1,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
1易:书名。古代用于卜筮。
译文
孔子说:“给我增加几年寿命,让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易,就可以没有大的过失了。”
7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释
1雅言:指当时中国通行的语言,与方言相对。
译文
孔子有用雅言的时候,读诗、书,以及执行礼事,都用雅言。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1,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
1叶公:楚国大夫。姓沈,名诸梁,字子高,为叶县尹。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知如何对答。
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啊,发愤而忘了吃饭,快乐而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而已。”
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它的人。”
721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强力、叛乱、鬼神。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择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效法,看到他们的缺点而借鉴改正。”
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1”
注释
1桓魋tui:宋国司马向魋,因是宋桓公的后代,所以称“桓魋”。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经过宋国,与弟子在大树下习礼,桓魋欲杀孔子,弟子催孔子快离去,孔子说了此话。
译文
孔子说:“天让我生有这样的品德,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
7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1,是丘也。”
注释
1与:这里是示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一事不向你们公开,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文献、德行、忠心、诚信。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1,难乎有恒矣。”
注释
1泰:奢侈。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能看见了;能看见君子,就可以了。”
又说:“善人,我是不能看见了;能看见保持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本来没有却装作有,本来空虚却装作充实,本来穷困却装作豪奢,这样的人是很难保持操守的。”
727子钓而不纲1,弋不射宿2。
注释
1纲:网上的大绳。这里指捕鱼的方式,即以纲系住网截断水流,并在绳上挂钩以取鱼。
2弋:用带丝绳的箭来射。宿:指歇宿巢中的鸟。
译文
孔子钓鱼,不用大绳系住网钩截流取鱼;孔子射鸟,不射在巢中栖息的鸟。
7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1。”
注释
1知之次:季氏篇第九章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这里说的“知之次”即指“学而知之者”,这是比较“生而知之者”而言。
译文
孔子说:“大概有一种无知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种毛病。多多地听,选取那好的便依从它;多多地看,把看到的记在心里。这样学得知识,仅次于那种生来就知的情况。”
729互乡难与言1,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2,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注释
1互乡:地名。据说其地民风不善。
2与:赞许。
译文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难于交谈,但那里一个少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疑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赞许他的进步,不是赞许他的退步,何必把事情做得太过分呢别人怀着洁身自好的想法来了,我赞许他的就是洁身自好的态度,不是确保他过去的表现。”
7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行仁,仁就来了。”
731陈司败问1:“昭公知礼乎2”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3,曰:“吾闻君子不党4,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5,为同姓6,谓之吴孟子7。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
1陈:国名。司败:官名,即司寇。或说“陈司败”是人名。
2昭公:鲁昭公,名稠,一作“禂”。
3巫马期:孔子学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
4党:偏私。
5取:同“娶”。
6为同姓:鲁是周公后代,吴是太伯后代,都是姬姓。根据礼制,同姓不能通婚。
7吴孟子:春秋时,国君夫人的称号应是她本国国名加上她的姓,因此昭公夫人应该称吴姬,现在为了回避同姓而婚的事实,故省去“姬”而有此称,“孟子”可能是这位夫人的字。
译文
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答道:“懂礼。”
孔子出去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说:“我听说君子没有偏私,难道君子也会偏私吗鲁君从吴国娶了夫人,这是同姓国家,为掩饰而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也算懂礼,那还有谁不懂礼”
巫马期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说:“我很幸运啊,若有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与人一起唱歌,如唱得好,必定让人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同唱。
7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
1莫:表示揣测,或许,大概。
译文
孔子说:“就书本上的学问而言,大概我与别人差不多。但身体力行地做一个君子,我还没有达到。”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若说圣与仁,我怎么敢当我只是学习工作从不厌烦,教诲别人从不疲倦,可说就是如此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弟子学不到的。”
735子疾病1,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2:祷尔于上下神祇3。”子曰:“丘之祷久矣。”
注释
1疾病:轻者称疾,重者称病,这里二字连用表示病重。
2诔ěi:为生者所作的祈祷文。
3祇qi:地神。
译文
孔子病重,子路请求为他祈祷。孔子说:“有这事吗”子路回答:“有的。诔中说:为你向天神地祇祈祷。”孔子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736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1孙:通“逊”。
2固:固陋。
译文
孔子说:“豪奢就会显得傲慢,省俭就会显得固陋。与其傲慢,宁可固陋。”
7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刚猛,恭敬而安详。